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动态

博物馆展陈设计的特点与形式研究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31 10:19    阅读量:2578

摘要:本文在探讨博物馆展陈设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设计实践的角度阐述博物馆展陈设计主要形式特点,提出博物馆展陈设计跨学科的专业特征,进一步探讨个性化和多元化展陈设计对文化传承、传播和创新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博物馆 展陈设计


中国博物馆主要有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这四种类型。博物馆展陈体系主要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三部分构成,《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书中对“博物馆陈列”定义为:“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一定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


 image.png


[1]博物馆界习惯把长期稳定的展示称为陈列,经常更换的临时性陈列叫做展览。当代博物馆展示艺术行业,习惯术语叫做“展陈”。博物馆从结构和空间分割上一般有“序厅”、“分区展示厅”和“尾厅”,展示空间中一般都有多媒体演示和互动体验装置。“博物馆展示设计艺术,相对与其它艺术门类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不能完全按照艺术本身在意识形态上作形而上学的发展,而必须借助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也就是说它并不是纯粹单一的艺术,而是各种学科、各种形式相互渗透的结果”

 

[2]从设计实践来说,博物馆展陈设计主要体现出专业性与科学性,历史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当代在博物馆展陈形式的探索上,更加趋向遗址与室内展示相结合,实物展示与虚拟现实相结合的形式特征。


[3]文物不仅是人类的文化创造,其中更隐含着很多人类历史发展的信息研究与反思其内涵也是今天我们要关注的主要内容。此外,博物馆文物固有的历史文化信息在展示中同样发挥着特殊的引导作用,博物馆中文物主要包括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展陈设计通过对空间的分割和结构,构筑了多层次历史空间和递进式的人文空间,引导观众在面对历史的时候,有追溯遥远年代的线索和感怀沧桑变迁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人类创造了文化,不同民族、不同生活人群不仅生成共同认知的符号,而且借助与这些符号传递出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人文就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4]人文也泛指文化中的先进部分、核心部分。展陈设计作为架构历史遗存与观看者之间的信息通道,通过各种符号、元素、形态之间的有序变化,把各个历史阶段进行节奏编排,把人文内涵文化的象征、隐喻、想象隐含在展陈设计中,赋予了空间以特定的文化涵义。但是,文化遗产中折射出的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文化发展过程,这种固有的文化内涵与展陈设计和艺术形态最终展现出的文化信息有着根本的区别,博物馆是弘扬与传承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展陈设计包括对文化指向的选择,展陈线路中由娓娓道来的田园生活,继而浓墨重彩描述场面宏大的叙事高潮。这种精心编排,不仅因为主体所包含着特定历史阶段最高成就和重要信息,其中也包含某一节点的历史精神与文化魅力。展陈设计把人文精神通过视觉创造隐含在设计形态中,借此体现不同主题博物馆的文化价值选择。

 

一、博物馆展陈设计的特点

从当代展陈设计的总体情况来看,由于对博物馆展陈设计缺乏理论化和系统化的研究,对考古和文物保护等跨学科的知识缺乏基本的理解,当下博物馆展陈设计大多数是沿用室内设计和各种商展和会展展示的方法,这种方式不仅影响了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艺术表现力,造成博物馆展陈设计形态与室内设计的同质化,也影响了博物馆展陈设计作为学科方向的专业化建设。博物馆在城市发展中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因此,展陈设计必须体现出文化传承的历史性与人文性特点,体现出与博物馆学相一致的专业性与科学性。


(一)历史性与人文性展陈设计的历史性是与博物馆的文化遗产有密切的关联,文化遗产作为历史遗存,包含着事物本身的生存发展过程,所存在的时间性就是它的历史性。“讨论存在问题必须从分析此在的生存结构和存在方式——此在的历史性——入手”。


(二)专业性与科学性

国际公认的博物馆定义是,1974年于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1届国际博物馆协会会议,其章程第三条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行赏的机会”,很多国家的博物馆定义都是依次为依据拟定的。由于博物馆具有人类文化遗产和的实物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功能,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相对于各种商业展陈的临时性具有项目投资大、技术含量高、经典型和永恒性的特点。汪克谈到博物馆与其它建筑的区别时说:“博物馆功能方面文化遗产的珍贵博物馆建筑和其他建筑一个非常大的区别是,博物馆其实是在和大自然在抗争,博物馆放着文物,本来这东西都有生老病死,文物也不例外,会灭亡,会消失掉。……比如博物馆的物理安全,他要防水,防火,防潮,防尘,防光,防有害,防鼠,防虫,防风化,防蜕变,所有的东西实际都需要我们建筑师用技术手段来对抗”。一方面,博物馆展陈设计师必须全面考虑博物馆的功能性和文物保护的各个要素环节,设计和实施过程需要博物馆技术人员和相关设计人员的共同参与配合;另一方面,博物馆展陈设计的特殊性要求设计团队了解文物保护的基本规律,掌握与展陈相关的照明、安防、温湿度等技术指标,展陈设计作品符合博物馆的规范和要求,并能体现出展陈设计的主题特点;此外,由于博物馆主题的多样性和题材专业性,包含的学科知识广,涉及的专业领域多,因此,它要求从事博物馆展陈设计的专业人员,要具备考古学、历史学和博物馆学等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二、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形式

博物馆若要在文化市场中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并非来自建筑体或收藏品本身,而是如何去开拓展示形式[7]。当代博物馆种类众多,形式多样,建筑师与艺术家都在不断以探索的艺术精神开拓展陈方式,展陈设计是衡量博物馆形象和学术水平的标志之一,展陈设计不仅能突出博物馆的考古研究和史学研究的水平,更能够反映出一个博物馆的气质和面貌。

 

(一)遗址与室内展示相结合传统的博物馆建设常常是脱离文物遗址,而当代博物馆建设更注重自然与直观,关注遗址与博物馆建设的关系,重视遗址在展陈设计艺术中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参观考察秦始皇兵马俑,至今印象深刻。车兵、步兵、骑兵列成蓄势待发的恢弘阵势,陶塑艺术风格的醇厚洗练,所有的形象都富有感染的艺术魅力,这是首次感受遗址的震撼力。几年前的成都金沙博物馆之行,再一次被历史遗存感染和震撼。金沙的魅力在于我们可以近距离的面对遗址的保护与挖掘,大规模通透的结构分割出不同的展区,无障碍的空间设计,不仅使观众可以直接观看的文物,也可以透过各种玻璃体的结构观看到各种区域的展示。当代更多遗址博物馆,在展示古代文明的同时也展示了考古挖掘的过程。面对令人叹为观止的象牙数量,近距离的感受到3000年前古代蜀国宏大的祭祀场面,显示出了遗址展示的巨大魅力。

 

室内展陈最常用的方式是为了适应不同藏品的需要,为文物收藏品量身定制展柜、展台、框架。室内展陈在展陈大纲的引领下,把展陈空间区域化,实空间与虚空间形成了连续的有节奏室内展陈线路,引导观众有序的走入不同的展示空间。例如:金沙博物馆室内展陈,从再现金沙时期人们的生态环境、生活场景、宗教祭祀方式等,逐步牵引着观众走入古代蜀文明发生、发展过程,通过金器、玉器、铜器、漆木器等等,工艺精湛,造型精美的数千件各类文物,让观众对远古先民伟大的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水平震惊和叹服。

 

(二)实物展示与虚拟现实相结合实物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展陈基础,实物承载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文明,包含着丰富历史信息,博物馆实物展示的数量和质量,是博物馆价值的直接体现。实物的展示是展陈大纲的一部分,隐含着时间性的形态设计,不同的历史阶段的藏品通过年代的编排,将每个展示空间形态化,这就犹如翻开的一部著作,逐渐进入高潮。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实物丰富,展陈设计通过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林则徐向清廷报告销烟经过的奏折、清朝传位玉玺、开国大典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央人民政府牌匾等等。实物展示呈现出真实的历史史实,不断勾起观众对历史的追忆,而展线上每一处展陈空间都是设计师的精心设计。

 

虚拟现实简称VR,来自英文单词“VirtualReality”的翻译,虚拟现实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为主的新技术生成一种逼真、生动的虚拟事物,观众借助专用输入输出设备,用自然的方式与虚拟世界中的事物进行交互,达到人类视、听、触等感官与虚拟世界交互的感知体验,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8]北京天文馆新馆的太阳系九大行星虚拟天象设计,通过月球剧场、木星剧场、土星剧场等五个3D和4D体验剧场展出,观众可以在观看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动感,声音、动感、温度和湿度的感觉。北京天文馆雕塑般的星球造型,变幻莫测的星际色彩,很容易把人带入一个神秘未知的太空世界。设计师,采用图片与视频混合展示的手法,把观众带到浩瀚的星际,强化了信息传递效果。这种传递是通过视觉感受空间与时间的距离,又通过色彩传递出温度与氛围的感受,这种由颜色、声音、形状、大小、方位等元素组成的复合体,被加工成了一个充满幻觉的视觉空间,产生了较强的科普性,趣味性和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从博物馆展陈设计特征来看,博物馆展陈设计是设计学科新兴专业方向,是基于考古学、历史学、博物馆学、设计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学等相关学科,以设计学和美术学研究方法为基础的,以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为辅助设计手段的跨学科和跨专业的研究领域。科技进步带动着个性化和多元化博物馆展陈手段与方式创新,全息影像、多媒体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被广泛的应用,拓展展陈艺术的形式和设计可能;同时,这些变化为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学科建设,拉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潜在的机遇。研究中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博物馆建设刚刚起步,在文化产业的功能上,以及先进文化的象征上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中国近十年的博物馆建设快速发展,给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也给博物馆展陈行业提出了专业化科学化建设的要求。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提高对博物馆的认识,加强对博物馆展陈形式与展陈语言的研究,把博物馆展陈作设计为文化传承、传播和创新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本文为“博物馆展陈设计与空间实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项目

推荐阅读